循环系统设计
循环周期:按《游泳池水质标准》(CJ 244-2016),成人泳池循环周期≤6 小时,儿童池≤4 小时,24 小时连续运行,确保污染物及时稀释处理。
循环流程:
回水阶段:通过池底 / 池壁吸水口收集污水,经毛发聚集器(截留毛发、纤维等大颗粒杂质,网眼≤3mm)初步过滤,保护后续设备。
过滤阶段:进入多介质过滤器(石英砂、无烟煤、活性炭等),通过截留、吸附去除悬浮物(浊度≤1NTU),滤速 8-15m/h,反冲洗压差≥0.05MPa 时启动。
加热 / 冷却:通过板式换热器或热泵调节水温(比赛池 24-26℃,儿童池 29-30℃),减少微生物滋生。
布水阶段:清洁水经池壁 / 池底给水口均匀返回泳池,采用逆流式(底部回水 + 表面进水)或混合流式,避免短流和死水区。
辅助物理处理
消毒处理
含氯消毒(次氯酸钠、二氧化氯):
臭氧消毒(O₃):
水质参数调节
高效广谱消毒:对细菌、病毒(如大肠杆菌、隐孢子虫)、藻类的杀灭率>99.9%,3 分钟内灭活致病微生物。
无残留污染:分解产物为氧气,不产生三卤甲烷(THMs)等有害副产物,水质更安全,减少对泳客皮肤、黏膜的刺激。
改善水质感官: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(如尿素、汗液),降低池水异味,提升透明度,减少氯胺生成(传统氯消毒的主要异味来源)。
臭氧发生装置:
混合与接触系统:
尾气处理:
对比项 | 臭氧消毒 | 氯消毒(次氯酸钠 / 二氧化氯) |
---|
消毒效率 | 高效,3 分钟内灭活微生物,对隐孢子虫有效 | 中效,需 15-30 分钟,对隐孢子虫效果有限 |
持续杀菌 | 无,需辅助氯维持余氯 | 有,余氯 0.3-1.0mg/L 持续抑菌 |
副产物 | 无有害残留,分解为氧气 | 生成氯胺(异味)、THMs(致癌物) |
对设备影响 | 无腐蚀(需控制 pH) | 氯长期使用腐蚀金属管道、泳池胶膜 |
运行成本 | 高(设备投资),低(药剂消耗少) | 低(设备简单),高(药剂长期投入) |
适用场景 | 泳池、竞赛池、敏感人群(儿童池) | 中小型泳池、成本敏感型场所 |
作用:凝聚细小颗粒,加速沉淀,浊度≤1NTU。
规范要求:
过量影响:
循环系统强制要求:24 小时连续循环,成人池 6 小时 / 周期,儿童池 4 小时 / 周期(GB 37488-2019),确保污染及时稀释处理。
消毒组合方案:
药剂使用原则:
通过理化处理协同作用,结合规范要求精准控制药剂和设备运行,可实现泳池水质的安全、稳定与可持续循环,兼顾消毒效果、经济性和环保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