郸城行业资讯

郸城行业资讯

NEWS CENTER

郸城游泳池水处理技术

作者: 时间:2025-04-09 浏览量:2217

泳池水理化处理方法

(一)物理处理技术(核心:循环过滤)

  1. 循环系统设计
    • 循环周期:按《游泳池水质标准》(CJ 244-2016),成人泳池循环周期≤6 小时,儿童池≤4 小时,24 小时连续运行,确保污染物及时稀释处理。

    • 循环流程
      回水阶段:通过池底 / 池壁吸水口收集污水,经毛发聚集器(截留毛发、纤维等大颗粒杂质,网眼≤3mm)初步过滤,保护后续设备。
      过滤阶段:进入多介质过滤器(石英砂、无烟煤、活性炭等),通过截留、吸附去除悬浮物(浊度≤1NTU),滤速 8-15m/h,反冲洗压差≥0.05MPa 时启动。
      加热 / 冷却:通过板式换热器或热泵调节水温(比赛池 24-26℃,儿童池 29-30℃),减少微生物滋生。
      布水阶段:清洁水经池壁 / 池底给水口均匀返回泳池,采用逆流式(底部回水 + 表面进水)或混合流式,避免短流和死水区。

  2. 辅助物理处理
    • 表面撇渣:通过撇渣器清除水面油脂、浮沫(含人体分泌的油脂和化妆品残留)。

    • 底泥吸污:定期使用自动吸污机或手动吸污头清除池底沉淀杂质(如泥沙、藻类残骸)。


8070413448_100984631.jpg


(二)化学处理技术(核心:水质平衡与消毒)

  1. 消毒处理
    • 通过强氧化破坏微生物细胞膜,15 分钟内分解为氧气(O₂),无残留、无异味,消毒效率是氯的 50 倍以上,适合泳池和国际赛事(如奥运会泳池)。

    • 需配套长效消毒辅助系统(如投加 0.05-0.1mg/L 游离氯),弥补臭氧无持续杀菌的缺陷。

    • 有效氯浓度维持 0.3-1.0mg/L(GB 37488-2019),通过氧化作用杀灭细菌、病毒,持续抑制微生物再生,但过量会产生氯胺(刺激性气味)和三卤甲烷(THMs,潜在致癌物)。

    • 投加点:过滤后管道或平衡水箱,需与 pH 调节配合(更佳 pH 7.2-7.6)。

    • 含氯消毒(次氯酸钠、二氧化氯)

    • 臭氧消毒(O₃)

  2. 水质参数调节
    • 投加硫酸铜(CuSO₄)(0.1-0.3mg/L)或异噻唑啉酮(有机杀藻剂),抑制藻类光合作用,防止水色变绿。

    • 藻类爆发时需先灭藻,再絮凝沉淀,避免死藻堵塞过滤器。

    • 投加 ** 聚合氯化铝(PAC)** 或明矾(无机絮凝剂),用量 1-5mg/L,使细小颗粒(如胶体、藻类碎片)聚集为絮状物,便于过滤或沉淀后吸污。

    • 过量投加会导致池水黏性增加、浊度反弹,需配合循环过滤及时清除絮体。

    • 目标范围 7.2-7.6,通过碳酸钠(提高 pH)或盐酸(降低 pH)调节,确保消毒剂高效作用(氯在中性偏碱环境中杀菌更稳定)。

    • pH<7.0:腐蚀金属设备,刺激眼睛和皮肤;pH>8.0:氯活性降低,消毒效果下降,池水浑浊。

    • pH 值控制

    • 絮凝与沉淀

    • 除藻处理

二、臭氧消毒在游泳池水处理中的应用

(一)技术优势

  1. 高效广谱消毒:对细菌、病毒(如大肠杆菌、隐孢子虫)、藻类的杀灭率>99.9%,3 分钟内灭活致病微生物。

  2. 无残留污染:分解产物为氧气,不产生三卤甲烷(THMs)等有害副产物,水质更安全,减少对泳客皮肤、黏膜的刺激。

  3. 改善水质感官: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(如尿素、汗液),降低池水异味,提升透明度,减少氯胺生成(传统氯消毒的主要异味来源)。

(二)系统组成与运行要点

  1. 臭氧发生装置

    • 采用高压放电式臭氧发生器(空气源或纯氧源),纯氧源效率更高(臭氧浓度≥90g/m³),投加量 0.3-0.5mg/L(根据水量和污染负荷调整)。

  2. 混合与接触系统

    • 通过文丘里管或涡轮混合器将臭氧溶于水,接触反应罐停留时间≥2 分钟,确保臭氧与污染物充分反应。

  3. 尾气处理

    • 未溶解的臭氧需通过活性炭吸附或催化分解处理,防止排入大气造成污染。

(三)局限性与解决方案

  • 无持续杀菌能力:需与氯消毒协同(称为 “臭氧 - 氯联合消毒”),出厂水投加少量氯(0.1-0.3mg/L)维持余氯,满足长效抑菌需求。

  • 设备成本高:初期投资是传统氯消毒的 3-5 倍,但长期运行可减少药剂消耗和设备腐蚀维护成本。


t01b3fc48a5ef4272a1.jpg


三、臭氧消毒 vs 氯消毒:核心差异对比

对比项臭氧消毒氯消毒(次氯酸钠 / 二氧化氯)
消毒效率高效,3 分钟内灭活微生物,对隐孢子虫有效中效,需 15-30 分钟,对隐孢子虫效果有限
持续杀菌无,需辅助氯维持余氯有,余氯 0.3-1.0mg/L 持续抑菌
副产物无有害残留,分解为氧气生成氯胺(异味)、THMs(致癌物)
对设备影响无腐蚀(需控制 pH)氯长期使用腐蚀金属管道、泳池胶膜
运行成本高(设备投资),低(药剂消耗少)低(设备简单),高(药剂长期投入)
适用场景泳池、竞赛池、敏感人群(儿童池)中小型泳池、成本敏感型场所

四、三种水处理剂对水质的影响(按规范要求)

(一)pH 调节剂(碳酸钠 / 盐酸)

  • 作用:维持 pH 7.2-7.6,保障消毒剂活性,防止设备腐蚀。

  • 规范要求

    • 碳酸钠(Na₂CO₃)投加量根据 pH 实测值计算,每次调整幅度≤0.2,避免剧烈波动。

    • 盐酸(HCl)需稀释后投加,防止局部酸性过强腐蚀管道,投加后循环 30 分钟以上再检测 pH。

  • 过量影响

    • 碳酸钠过量:pH>8.0,氯消毒效率下降,池水浑浊,泳客感觉 “滑腻”。

    • 盐酸过量:pH<7.0,刺激眼睛和皮肤,加速金属设备锈蚀。

(二)杀藻剂(硫酸铜为主)

  • 作用:抑制藻类生长,铜离子浓度 0.1-0.3mg/L(CJ 244-2016 限值≤0.4mg/L)。

  • 规范要求

    • 预防性投加:每周 1 次,0.1mg/L;藻类爆发时增至 0.3mg/L,配合循环过滤和吸污。

    • 避免与氯同时投加:铜离子与氯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,降低药效。

  • 过量影响

    • 铜离子>0.4mg/L:池水呈蓝色,刺激皮肤,长期积累污染水环境。

(三)沉淀剂(聚合氯化铝 PAC)

  • 作用:凝聚细小颗粒,加速沉淀,浊度≤1NTU。

  • 规范要求

    • 投加量 1-5mg/L,需在过滤前 30 分钟投加,配合循环使药剂均匀混合。

    • 投加后 4-6 小时内完成过滤或吸污,避免絮体长期滞留池底腐败变质。

  • 过量影响

    • 池水黏性增加,滤料堵塞加快,反冲洗频率升高,甚至导致二次污染。

五、规范核心条款与实操总结

  1. 循环系统强制要求:24 小时连续循环,成人池 6 小时 / 周期,儿童池 4 小时 / 周期(GB 37488-2019),确保污染及时稀释处理。

  2. 消毒组合方案

    • 普通泳池:氯消毒为主,配合 pH 调节(优先保证 pH 7.2-7.6)。

    • 高端 / 竞赛泳池:臭氧 + 氯联合消毒,臭氧负责高效灭菌,氯维持余氯(0.1-0.3mg/L)。

  3. 药剂使用原则

    • 先调 pH,后投消毒 / 絮凝剂;杀藻剂单独投加,避免与氯冲突。

    • 所有药剂需溶解稀释后投加,禁止直接倾倒池中,防止局部浓度过高。


通过理化处理协同作用,结合规范要求精准控制药剂和设备运行,可实现泳池水质的安全、稳定与可持续循环,兼顾消毒效果、经济性和环保性。